铠侠:已成功研发HLC(6bit/cell),OLC(8bit/cell)也不是不可能!
编辑:Mavis 发布:2021-08-02 14:30NAND Flash在问世以来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从SLC(1bit)到MLC(2bit)、TLC(3bit),到如今QLC(4bit)应用正不断扩大。而对于下一代PLC(5bit)技术研发,继铠侠(原东芝存储器)于2019年首次披露PLC技术研发之后,英特尔NAND产品与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Rob Crooke也曾在活动中表示,英特尔已制定了未来PLC发展计划,由于其巨大的成本优势,预计将在大容量SSD产品中大有可为。如今英特尔NAND Flash和SSD业务已经出售,该研发计划有可能由SK海力士继承。
来源:英特尔
众所周知,随着每个cell中bit数量的增长,存储密度自然显著增长,平均bit成本也将有所降低,然而,存储单元中每增加一个bit,所需的电压状态数量就要翻倍,发生错误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,从而造成性能和寿命损失。
近期,铠侠发布了一种新方法,并成功研发出了HLC(6bit per cell)技术,并称,通过技术调整,OLC(8bit per cell)也是可能实现的。
铠侠新技术秘密“杀手锏”:77K(-196.15℃)超低温
铠侠资料披露,将3D NAND Flash芯片浸润在温度为77K(-196.15℃)的液氮中,发现芯片的读取、编程和擦除性能完好,且读取噪声显著降低,循环耐久性相较在300K(26.85℃)也提升超过10倍,数据保存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。
铠侠研究表明,3D NAND芯片在77K低温环境下的编程性能和在300K室温下几乎一致;在执行擦除程序时,77K低温时所需的电压相较300K室温环境下需多增加2V电压。
来源:Cryogenic Operation of 3D Flash Memory for New Applications and Bit Cost Scaling with 6-Bit per Cell (HLC) and Beyond
在耐久性方面,研究发现,将3D NAND芯片在77K和在300K温度下进行耐久性测试,发现在300K室温下,P/E超过1000时,Vth就快速上扬;而在77K温度下,即便P/E超过30K后上升依然不明显。因此,可以说在77K温度下闪存芯片的循环耐久性较室温环境下超过10倍。
来源:Cryogenic Operation of 3D Flash Memory for New Applications and Bit Cost Scaling with 6-Bit per Cell (HLC) and Beyond
在文章中,铠侠解释称,由温度升高引发的载流子热效应导致电荷损失等问题,可通过降低温度得到缓解,正是基于此,为后续进行HLC/OLC闪存技术提供了新思路。
HLC技术已成功研发,OLC也指日可待
根据铠侠资料,在77K温度下,铠侠HLC产品即便经过100min和P/E循环1000次的数据保留Vth分布依然紧凑。
来源:Cryogenic Operation of 3D Flash Memory for New Applications and Bit Cost Scaling with 6-Bit per Cell (HLC) and Beyond
而Vth分布窗口主要由读取噪音、数据保留和循环衰减后的数据保留三个特性决定,而在低温环境下,这三个特性均能得到大幅提升,因此,铠侠表示,HLC之后,通过调低这三个因素,OLC也是指日可待的。
通过铠侠研究表明,低温操作不仅可以增加NAND Flash每个存储单元电荷数量,实现存储密度上升和单位bit成本降低。并且由于性能提升,也有助于推动3D NAND向量子计算机、空间电子等应用领域扩展。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铠侠HLC技术只是在学术层面,而并非商用层面,仅为存储业者提供新的解决思路。此前铠侠合作伙伴西部数据就曾表示,从QLC到PLC技术过渡将更加缓慢,可能到2025年才陆续有相关产品问世。据此推断,真正商品化的HLC产品仍需多年才能面世。